2022年三大传媒伦理事件梳理关于疫情、灾难和网暴丨年度综述
来源:贝博米乐体育    发布时间:2024-02-19 16:58:10 |阅读次数:110

  ,该报告2013年首次推出,到本篇正好为时10年。其初衷是以案例研讨的形式,在传播变局、政策规制、转型压力等多种不确定性环境下,整理保存相关经验材料的同时,尝试深入探索新闻工作的操守、专业行动的伦理边界,推动建构传媒规范共识。

  本期报告除了对2022年度总体表现进行述评之外,特别指出了若干突出问题,包括:

  ▪ 疫情期间,媒体成为生命健康的救护中介,但也因缺乏与广大普通民众的共情受到诟病;

  ▪ 刘学州事件报道等凸显了网络暴力治理的困难及媒体如何与网络用户实现良性沟通的新问题。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种自媒体和普通用户记录的疫情中的社会生活及个体感受,形成了主流叙事与民间言说割裂的局面,凸显了主流媒体报道还需更加切合普通群众感受的问题。

  去年11月,浙江宣传公众号发文批评以“防疫至上”代替“人民至上”的现象,抓住了群众的关切点和基层防疫上存在的“层层加码”问题,把自己的立场站位稳稳地坐在人民群众这一边,达到1900多万的阅读人次。

  在为“浙江宣传”文章叫好的同时,也需要反思,为何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少有主流媒体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公开报道、施行舆论监督?

  2022年冬天,国家卫健委回应每日通报的疫情数据不符合实际的问题,宣布自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这一从实际出发的调整受到群众肯定。

  但是,与群众切身感受脱节的问题在疫情相关宣传报道中并不鲜见。比如大面积感染后,同样“阳”了的记者入住条件较好的方舱医院,以反映医疗保障资源的充足等,都引发受众的普遍反感,特别引发那些由于种种原因遇到困难的群体的负面情绪。

  记者住在北京小汤山方舱医院的双人间,里面配备有空调、电视、生命检测仪器,以及治疗药物。

  12月11日上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发热门诊前等待就医的患者挤满了医院通道。

  与最普通的百姓同理共情,从他们的视角和感受出发,反映他们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排解困难,开放疏导情绪的窗口,才能真正实现“人民至上”的宗旨。

  ➤ 部分抗疫报道热衷宏大叙事,语言浮夸,缺少与普通群众的共情,反而起到负面效果的问题也值得重视。

  宏大叙事以对社会、文化、历史规律的根本性把握为论证基础,较多使用总体性概念、排比句式、象征性修辞,以体现雄壮宏阔的叙事格局,往往具有提振信心、凝聚人心的传播效果。

  但是宏大叙事必须以真挚细腻的普通人情感、丰富生动的日常言说为基础,围绕疫情,大量民间叙事构成丰富的微观甚至颗粒度文本,形成普通用户对这段难忘历史的个体阐释,如果媒体一味迷信宏大叙事的雄辩效力,疏离民间叙事,在具体社会民生议题中失语,则难免变成高高在上、浮光掠影、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空话大话。

  传播学研究早已证实,文本的解读权力属于受众,正面报道也要讲求“时度效”,否则反而会引发群众的对立性解读。

  为应对疫情管理的不确定性,很多机构媒体将镜头转向身边,转向自己,真实记录这特殊年代的点点滴滴;及时传递疫情信息,帮助人们科学防疫,帮助群众解决具体生活困难;对失实信息产生和流传,主流媒体同相关部门一起为澄清事实、稳定人心。

  ➤ 媒体实实在在履行着人民至上理念,也是协同参与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上海疫情期间,新民晚报在多家平台推出融媒互助服务类平台——战疫·帮侬忙。4月22日起,又在今日头条、抖音开启“紧急求助热线个多小时在线为民排忧解难,连续直播41天。截至6月1 日,新民晚报“战疫·帮侬忙”融媒体平台共推动解决各类问题2.13万件。

  2022 年上半年,由上海市网信办与解放日报社合力打造的“上海网络辟谣平台”积极主动 发声,强化释疑解惑效果,并总结出有效辟谣的两点经验:涉及公共政策的传言,宜由政府部门出面发布权威信息,一锤定音;涉及个体民生的传言,宜由媒体跟进调查,多方采访,还原线

  3月21日发生东航坠机事件,22日中午微信公号“每日人物”发表《MU5735航班上的人们》,通过对逝者及其亲友在网络上的自我披露的使用,讲述了遇难者“背后的故事”。

  尽管对每日人物相关报道是否存在伦理问题仍有争议,但在灾难报道中抱有人文关怀,防止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的确是传媒行动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2021年12月,刘学州在网上发布寻亲视频,新京报“我们视频”等专业媒体也跟进报道此事。2022年1月17日刘学州爆出与亲生父母的矛盾,“我们”视频1月18日的报道《男孩寻亲成功后被生母“拉黑”,生母回应》对刘母进行电话采访,刘母称“曾借钱让孩子去三亚旅游”,“刘学州多次要求他们为其购房”,“威胁生父母分别离婚”等。

  尽管如此,新闻学界业界对新京报采访刘母的报道只呈现一方声音,未能实现平衡报道表示质疑。但这篇报道只是新京报有关刘学州寻亲的系列报道之一,整体地看,新京报通过连续报道动态地呈现了刘学州事件的基本面貌。另外,新京报在采访中了解到刘学州患有抑郁症后,于20日停止了对他的报道,这也体现了媒体的边界意识。

  网暴问题是一个需要多方协同治理,从文明素质提升着手的过程,既要保证网络空间的开放,又要维护网络文明秩序,仍面临诸多挑战和艰辛的探索。

  复旦大学陆晔建议,以刘学州事件来说,专业媒体可以“尝试将这个悲情的个体故事置于更具公共性的社会参考框架下展开,既最大限度尝试减少对当事人的心理和情感冲击,又最大限度努力提升这一事件内蕴含的公共价值,并最大限度地彰显人类相互之间的同情、理解和对弱小的悲悯之心”。

  “传媒伦理报告”推出这10年来,各种传媒伦理争议事件此伏彼起,网络空间话语冲突、意见分歧、情感撕裂现象日益严峻,凸显了

  通过对2022年传媒伦理相关情况的梳理和二十大报告对传媒伦理实践提出的要求,中国新闻媒体应当继续“坚持人民至上,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这是传媒业未来发展方向,也是传媒业伦理体系建设和规范调整的努力方向。二〇二四 新传考研白嫖计划启动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