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电容量电价机制再看两部制电价②

来源:贝博米乐体育    发布时间:2024-04-05 04:31:57
煤电容量补偿电价就是在发电侧的两部制电价,而电网侧和用户侧也有相关的两部制电价。如何区分发电侧、

  煤电容量补偿电价就是在发电侧的两部制电价,而电网侧和用户侧也有相关的两部制电价。如何区分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两部制呢,就看最终这笔费用最终花落谁家。

  电网侧的两部制电价收入,除了随输配电价一并收取的基本电费外,还有一些与煤电所提供的调节功能类似的系统运行的成本,如抽水蓄能和独立储能等。

  执行两部制电价用户,需要缴纳基本电费。最初用户可在按供电容量缴纳和按合同最大需量缴纳二选一,到2018年增加了按实际最大需量缴纳,这样就是三选一。这期间很多“服务企业”打着“高科技”的旗号走进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开展名为“节能降费”实为“容改需”的服务,从用户节降的基本电费里分走一杯羹。这么多年了,还是有很多用户对这个“服务”不清不楚,甚至在市场看到了拿基本电费节降分成比例来招标的可笑事实。有些用户觉得这是一定要提供某种服务才能持续实现的降本,殊不知就是查个电表数据,改个手续而已。但关于基本电费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不单单是容改需,也关乎需量的改善乃至光储充的应用。

  那么电网设置这个两部制基本电费的意图是什么呢?其实和煤电容量补偿机制一样,电网给用户更好的提供的服务不仅是你想用多少电就供多少电的服务。还有你任何一个时间里想要用都有电可以给你用的服务。前者按电量收取费用,而后者根据容量或者需量收取,就是基本电费,当然要在一定物理规则限制下,不能超过约定的供电容量。这一机制就是只要我在,那里就是一份安稳和保障,而这份安稳和保障也是实打实的一项服务,所以理应收取相应的费用。从产权分界点处看,用户报装接电,网侧需要配套自己的线路,表计和相关设备,并给予该户一定的供电容量。倘若用户未达到预期的电量,甚至低载甚至空载运行,这部分提供给你的随时可用的容量显然就是个浪费。可见,基本电费也是一种补偿形式,不过补偿的是电网的投资,像煤电补偿机制补偿的是电厂的投入一样。

  与用户实时电量有关的成本靠输配电价来收取,而以提供时刻都可获取电力的服务就从基本电费,从容量或者需量来收取。国家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文件已经在未来趋同了两部制电价,不再根据用电类型区分,而是以变压器容量区分。所以在电力市场里面,应该有个除了电量服务以外的概念,那就是与容量,与功率有关的服务。不一定时刻都要启用,但要保障时刻都可使用。

  除此之外,我们在现行的系统运行费里会看到有一项叫做抽水蓄能容量费。它的作用和煤电容量补偿机制如出一辙,是为维护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给予抽水蓄能电站一部分保障性的收入。抽蓄电站的所有者目前大部分还是电网企业,所以我把这部分容量电价算做了电网侧。它实际上也是两部制电价,抽蓄电站的抽水充能和放水发电国家另有文件规定价格,那是和电量有关的。而这个含在每家工商业用户电费里的抽蓄容量费则是两部制的另一部分,和容量有关的电费,用以回收抽蓄电站的资产固定投入。

  就在前不久,内蒙古出台关于储能电站的容量补偿机制。机制指出对于电网侧独立运行的电化学储能电站,给予发电量0.35元/度的补贴,补贴10年,由发电侧电源企业分摊。从“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上考虑,这些网侧的储能是为了平衡电网功率的,是未解决内蒙地区大量新能源并网所带来的供给波动性。从文件精神上看,这也是一种两部制的思路。储能电站的发电量和充电量可以去市场参与交易,进而获取价差收益。而若不能时刻参与削峰填谷,需要作为临时备用的独立储能电站,为了补偿其机会成本,要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也就是如同煤电和抽蓄那样的容量电价。

  说完电网侧,再说用户侧,按照前述说法,费用被谁收走了,算是谁的两部制电价。用户只是交电费的,怎么还能有收入呢?不能算是特例,只是我看到的一个政策案例和这个用户两部制很有关系,所以一起拿来讨论下。这个政策源自安徽省的需求侧响应管理办法。2022年1月份安徽省能源局印发《安徽省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试行)》,并于2023年6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力需求响应工作的通知》。

  一般的需求侧响应收益,大多数来源于于用户在参与需求侧响应时主动降低用电量,这部分电量会给予以补偿。以过去的几天用电功率来拟合基准曲线,通过实际发生的负荷曲线来核定是否响应成功以及最终的响应量,并按电量进行补偿。补偿价格有的省份是固定价,有的省份是报价出清,安徽是前者。

  此外,不仅有这方面主动削减用电量的补偿,安徽的管理办法里还增加了一个用户侧备用容量的补偿机制。其实就和煤电机组容量,电网侧的抽蓄电站,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容量补偿机制一样。不过提供的不是自身的发电容量,而是让渡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用电容量,进而获得补偿。这就是虚拟电厂的内涵,少用电=多发电,降低用电容量=提供发电容量。这是一种多方参与的电力实时平衡系统的资源腾挪。

  方案规定参与备用容量的用户分两种,一种是约时用户,也就是提前一天告知然后准备响应。另一种是实时用户,也就是随取随用。后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要用户负荷受电网的随时控制,所以后者获取的容量补偿价格也比前者多。下图是安徽出台的需求侧想用容量补偿价格。

  价格分淡旺季,冬夏6个月为旺季。所以在安徽参与需求侧响应的用户都能够获取两部份收益,除了每次真实响应的电量补偿外,还有了一项可以每时每刻提供,但不一定会被调用的备用容量补偿机制。一种在用户侧的两部制电价机制,是不是和厂侧还有网侧的某些价格机制同出一篮。出于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因为需求侧响应是在启动有序用电前的一次经济调节手段,受益的还是工商业用户。所以安徽在尖峰电价触发条件下会增收尖峰时段电费,这部分费用就专项被用来做需求侧响应的补偿资金池,而这些补偿金的来源依然是用户缴纳的电费中的一部分。

  从政策机制上看,两部制的思想随处可见。书到此处,又想到各地需求侧响应政策里是怎么样判定用户响应效果的,那也是个两部制的思维。简单来说,电网会根据响应时段来测算用户的基核曲线,用户降低自身用电量,响应完成。在核验相比基准曲线,用户究竟降低了多少用电量外,还有一个考核指标,就是这一个期间的用电上限功率是否低于基准曲线的上限功率。虽然没有涉及价格,但是这个评判标准也是电量和功率两方面考虑的,是两部制再一次的应用。

  两篇文章写下来,给我最大思考就是在电力这个行业里,处处可见,也处处该见,该被考量的两类服务。一类是实时可量测的电力使用量的服务,一类是随时可获取电力的服务。而在用户计量表后,在用户侧,给用户更好的提供各类涉电的服务都可以用这个思路重新设计下。比如最该重新思考的分布式光伏和工商业储能。讲了太多的“自发自用、余量上网”,讲了太多的“谷电峰用,峰谷套利”,但都局限于电量层面,而在功率层面讨论的却很少。虽然有很多储能提及了需量管理,降低用户实际最大需量。但我听到的,看到的案例并不足以说服我其所说和所做的是一致的。

  电力市场化改革任重道远,用户侧的服务和参与也是势在必行。虽然虚拟电厂有时候被炒的火热,但我也坚信在一步步的祛魅之后,负荷和电源之间不再会是非此即彼。

关联产品
立即咨询
姓名*
电话*
邮箱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其他产品
热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