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电子报实时通过手机APP、网站免费阅读重大财经新闻资讯及上市公司公告

来源:贝博米乐体育    发布时间:2024-01-04 13:38:51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方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公司已在本报告中详细阐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5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为基数分配利润及转增股本。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86,674,923股,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总数为102,735股。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含税),并拟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3,286,094.00元(含税),本次利润分配金额占2022年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686.89%。拟转增34,628,876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121,303,799股。

  本年度公司不送红股。如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的基数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分配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的分配比例,并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

  上述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及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独立董事对此预案进行审核并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该利润分配方案需经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供应商,主要是做CAD/CAM/CAE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研发、推广与销售业务。公司经过20余年在工业软件领域的持续深耕及高强度研发投入,拥有自主二维CAD、三维CAD/CAM和CAE产品及相关核心技术。

  在2D CAD产品领域,公司始终致力于打造核心技术自主、兼容性强、高效稳定、功能丰富完善的工业设计软件,按照每个用户需求不断打磨产品能力,提供多样性解决方案,使其能够深度应用于各行业工业应用场景。同时,公司持续构建开放的生态体系,推进行业二次开发插件的挂接,助力打造全国产行业解决方案,实现国产化深度应用。此外,公司在PC、移动、云端全方位发力,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多平台、跨行业的CAx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3D CAD产品领域,公司凭借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维几何建模引擎技术以及深耕行业廿余年所积累的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一方面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与服务,助力国内制造业企业国产化替代和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为智能制造、智能建造行业提供底层三维几何建模引擎技术支撑,协助制造企业提效设计、加速智造。同时,公司持续打磨升级3D CAD产品,在标杆客户的实际应用场景中提升产品的核心模块性能和复杂场景应用能力,在复杂零件设计、高质量曲面设计、大体量装配设计、高性能 CAM 加工速度优化、线束设计模块等方面均取得突破,为模具、3C 电子、汽车、工业装备等重点行业用户提供更优良的用户体验。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势下,公司推进CAE系列产品与二三维CAD产品的深度融合,持续优化中望结构仿真ZWSim Structural、通用前后处理平台ZWMeshWorks、中望高频电磁仿真ZWSim Wave产品,并推出中望低频电磁仿真软件ZWSim Metas,为客户提供集设计、仿真、制造/建造全流程于一体的“All-in-One CAx”解决方案,提升企业在产品开发与制造/建造全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公司聚焦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领域,持续深化“All-in-One CAx一体化”战略,构建了2D CAD、3D CAD以及CAE为主的产品系列,产品结构树列示如下:

  公司的2D CAD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二维设计平台ZWCAD,基于ZWCAD平台的各类行业应用软件,以及面向教育行业的“教-学-考-评-赛”各环节的专业软件。

  ZWCAD是一款通用的二维设计平台软件,包含Windows和Linux两种版本,与国外主流二维CAD平台软件在数据、功能、API等方面高度兼容的同时,拥有较为优异的性能,为广大用户提供稳定、流畅的设计体验,满足工程建设、机械制造等众多行业客户的各类设计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ZWCAD Windows版本产品性能,重构图形注释功能,优化海量图形选择删除、大图纸图形常规编辑、文件比较等高频应用功能的效率,提升三维模型着色显示效率和三维编辑易用性,支持项目级图纸管理,新增基础协同设计功能,大幅提升用户工程图设计效率。ZWCAD Linux版本产品新增众多实用功能,优化信创环境产品性能,完善二次开发接口体系,满足更多行业应用需求。

  依托ZWCAD平台及技术,结合公司20多年的行业应用开发经验,公司对中望机械和中望建筑软件持续进行打磨。此外,公司还推出了中望模具、中望结构、中望景园、中望水暖电等行业应用软件,满足各行业客户的专业化应用需求。

  报告期内,公司就中望机械的图纸空间、明细表、孔表等功能进行完善与扩展,扩展中望机械的多图幅批量打印功能,完善其对于国内外主流机械格式的解析和转换能力,进一步提高中望机械对其他机械设计软件的图纸兼容性,还增加了其对ISO2553-2019、ISO2553-2013等标准的支持,扩大了中望机械软件在机械设计领域的应用范围;中望建筑与中望景园建立企业的景观绘图标准、苗木灌木地被等图块信息,持续提高建筑多专业制图效率,优化制图体验;中望水暖电进一步提升对于天正图纸的兼容性,新兼容了T20V5等格式;中望模具则针对海外客户新增多语言版本,为公司国际化提供助力。

  依托ZWCAD平台及技术,公司推出了一系列面向教育行业的2D CAD产品系列及信息化教学产品。为学校师生提供满足“教-学-考-评-赛”各关键环节所需的通用平台及行业应用软件,致力于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报告期内,公司为进一步完善建筑与机械专业大类的信息化教学解决方案,更好地服务于职高教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推出了中望CAD图纸评分软件(建筑版、机械版)、中望建筑装饰实务实训评价软件、中望建筑装饰工程量测算实训软件、中望钢结构工程识图软件,助力院校解决实际教学应用场景中的痛点、难点。同时在信创方面,公司推出了符合信创标准的中望CAD平台软件、中望建筑CAD工程师技能培训系统、中望机械CAD工程师技能培训系统,为信创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品基础。

  公司的3D CAD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具有自主Overdrive几何建模引擎的三维CAD/CAE/CAM一体化软件平台产品ZW3D,以及面向教育行业的教学、创意设计等一系列的三维教育软件产品。

  ZW3D是CAD/CAE/CAM一体化软件平台产品,集“数据交互、实体造型、曲面造型、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模具设计、钣金设计、管道设计、机电协同设计、2-5轴CAM加工、结构仿真”等功能模块于一体,广泛应用于通用机械设计、3C电子、模具设计等制造业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基于自主Overdrive几何建模引擎技术的“设计-仿真-制造”一体化能力,显著提升圆角等基础建模能力,深化参数化建模技术,提升设计稳定性和效率,支持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两种装配设计方式并行,升级渲染引擎,提升平台操作与显示效率;新增线束设计专业模块,拓展行业专业工具集;优化CAM在清根清角方面的表现,进一步提升CAM加工能力。同时,在信创方面,ZW3D Linux拓展适配更多国产软硬件,并强化二次开发接口能力,以满足用户应用开发和深度定制需求。

  依托ZW3D平台及相关技术,公司推出了教育版3D CAD产品,包括面向职高教院校的ZW3D教育版、面向中小学创新教育的3D One系列,以及面向建筑专业识图教学的中望3D Edubim识图教学软件。

  报告期内,公司推出了中望三维模型评分软件,以提高教学评价效率;提升了3D One AI的整体稳定性,优化了人工智能算法,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普适性教学与赛事应用。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建筑识图教学,公司大幅提升了中望3D Edubim的文件解析能力,并提升了产品在教学应用场景中的易用性以及在低性能机器上的整体表现。在信创方面,公司推出了符合信创标准的中望3D平台设计软件,为信创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品基础。

  公司的CAE系列产品包括基于自主三维几何建模引擎技术的开放式通用前后处理平台ZWMeshWorks,通用有限元结构仿真分析软件ZWSim Structural,基于多算法的通用三维全波高频电磁仿真分析软件ZWSim Waves以及集建模、仿真于一体的有限元低频仿真软件ZWSim Metas。

  ZWMeshWorks是一款基于三维几何建模引擎技术和网格剖分技术的面向多学科、多物理场的国产 CAE 求解器集成开发平台。

  报告期内,大幅提升ZWMeshWorks网格显示效率以及稳定性,并新增网格错误检查功能,进一步扩展了该产品在前处理方面的能力。

  ZWSim Structural是一款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通用前后处理平台ZWMeshWorks所打造的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为产品结构设计工程师与结构仿真工程师提供集建模设计与仿真分析于一体的“设计-仿真双向协同”式开发环境。

  报告期内,ZWSim Structural新增了疲劳分析、随机振动分析能力,优化了绑定接触的稳定性并攻克摩擦接触的技术难点,同时提升了大规模矩阵计算的性能,增强了面向特征值求解模块的能力,该模块已基本具备国产化替代能力;有限元求解器可支持 13 种分析类型,并支持复合材料分析以及参数优化等,为机械、装备、模具、家电等行业的产品结构仿真分析提供可靠的模拟环境。

  ZWSim Waves是一款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通用前后处理平台ZWMeshWorks打造的三维全波高频电磁场仿真软件,为电磁仿真工程师提供集建模设计与仿真分析于一体的“设计-仿真双向协同”式开发环境。

  报告期内,ZWSim Waves新增了FEM快速扫频算法,提升了计算效率。此外,波端口新增支持内部馈电,持续打磨产品易用性,提升用户体验。

  ZWSim Metas是基于公司自主研发的通用前后处理平台ZWMeshWorks打造的有限元低频仿真软件,为电机、输变电行业的设计与仿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报告期内,ZWSim Metas依据客户需求持续开发新功能,目前已支持旋转运动设置、斜槽模型设置、自动处理几何干涉等,可应用于电机、变压器等机电设备的仿真之中。

  公司CAx系列产品的研发遵循以产品规划为导向的产品研发模式,覆盖产品规划、产品开发、产品测试和产品发布四大研发过程,逻辑关系描述如下:

  公司研发人员从市场、行业、用户、技术等多个角度出发,搜集整理产品改进点,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按照重要性及紧迫性进行排序汇总。研发人员根据汇总情况编制产品研发规划初稿,再综合考虑竞争对手、行业发展、技术发展、研发力量等,对产品规划初稿进行反复论证和修改,提交主管领导审阅修订后形成正式的产品规划书。

  项目组将根据产品规划书中的规划点拆分为具体的项目,并形成项目规划,包括项目总体目标、工作量的估算、任务的分解、项目优先顺序、项目组的人员构成、项目的进度计划、项目的总体方案等内容。

  项目组根据项目目标推进需求开发、设计与编码、单元测试、模块测试、项目集成、产品化等活动步骤,直到项目交付。

  A.需求开发:研发人员和产品定义人员围绕项目目标进行详细需求开发,经评审确认后形成《项目需求开发文档》。

  B.设计、编码与单元测试:研发人员根据需求开发文档,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审批通过后参照《项目提交与编码规范》进行编码,并进行单元测试。

  C.模块测试:项目集成到系统之前,研发人员结合项目需要实现的功能,通过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输入并观察输出数据,对项目功能进行验证,确认功能的实现以及模块间的接口、交互以及依赖关系是否正确。

  D.项目集成:模块测试通过后,项目经理组织集成前的测试以及集成,并跟进集成后问题的解决进展,确保集成后项目代码与原有代码协作良好,不会产生冲突。

  A.系统测试:测试人员针对产品版本进行系统性测试,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法,即不管程序内部的实现逻辑,以检验输入输出信息是否符合有关需求规定的测试方法。同时,系统测试还需要关注软件产品的非功能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容量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兼容性测试、稳定性测试、可靠性测试、可用性测试和用户文档测试等。

  B.产品化:测试人员根据客户的真实需求和项目实际成果,撰写相关的用户手册、进行安装包制作等。

  公司成立联合项目组,分别管理用户需求端以及产品研发端;建立不同层级的协作机制,实现有效的资源协调、冲突管控、信息共享等。在服务层面上,公司提供技术和研发层级的支持,通过持续不间断的驻场、在线沟通等形式,高效解决问题和收集需求。在功能层面上,公司采用小步快跑的迭代策略,产品功能不断覆盖和满足不同客户的设计场景及流程,直至达到全场景和全流程覆盖。

  在生态建设方面,公司通过与行业领先的方案提供商紧密合作,形成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公司针对不同行业的典型场景及诉求,提供相应的技术能力支撑。在功能层面上,公司采用快速响应、快速迭代的方式,及时高效地提供API层面的能力支撑,优先打通解决方案全流程卡点问题。在服务层面,公司专职的生态体系团队以及研发团队进行重点支持,协调配合做好技术服务工作。

  公司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销售区域遍布全球。根据客户的所处行业、经营特征及市场需求,公司采取直销及经销两种销售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为了更好地服务终端客户,缩短服务半径,公司迅速扩大服务中小客户的直销团队规模,并在全国重点省市建立地域性团队,为客户提供更及时周到的服务,市场覆盖密度与渗透率明显提升。同时,公司设置行业龙头客户专属服务团队,进一步提升服务的专业度,明确重点行业,广泛吸纳高质量人才,为行业大客户提供更专业的解决方案,并利用标杆客户的典型经验赋能同行业其他客户。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全国经销渠道建设,进一步夯实渠道网络基础,充分发挥合作伙伴在特定行业和下沉市场的优势,与公司形成合力,强化客户服务能力和支撑整体业务的可持续增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探索和优化渠道制度的顶层设计,包括伙伴权益、成长路径、运营效率及赋能体系等,秉承公平公正和鼓励奋斗者的大原则,树立伙伴长期合作共赢的信心。合作伙伴数量的提升和渠道业务开拓的进展显著,公司的境内市场覆盖度进一步扩大。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深化本地化战略布局,吸纳优秀人才,加强重点国家的本地化团队建设;同时继续推进海外经销渠道网络建设,加强与现有代理商的协作,并且不断提升海外经销网络密度,为海外客户提供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公司主要通过永久授权模式向客户销售软件产品并收取授权费,即公司提供对某一版本软件产品的授权是永久性的,如后续客户需要对该版本进行升级,则需另外收取升级费。按照不同授权方式,公司软件产品可进一步分类为单机版、网络版和场地版。

  ①单机版:公司为此类客户提供某一版本软件的永久授权,并按照授权数量收取授权费。

  ②网络版:公司为此类客户提供某一版本软件的永久授权,按合同约定的可同时在线的最高用户数量收取授权费。

  ③场地版:公司为此类客户指定的经营场所提供不限数量的某一版本软件的永久授权,并针对指定经营场所收取授权费。

  订阅授权模式是指采用软件产品订阅模式进行销售,即与客户逐年签订合同或签署多年框架合同并按期收取软件授权使用费的盈利模式。报告期内,为了匹配业务发展的需要,公司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推出了灵活的订阅模式,研发订阅系统率先应用于ZWCAD个人版和移动端产品,即用户可通过系统账号,自主管理和续订订阅前述产品。后续公司将根据业务发展规划和客户需求将订阅系统应用至更多的产品中。报告期内,公司订阅授权模式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相对较低。

  公司作为软件开发企业,销售自主研发的软件因其可批量复制的特性,不涉及生产环节。公司日常经营发生的采购最重要的包含房屋租赁、委托开发、技术服务、业务推广服务及外购产品。公司具体采购流程包括:制定采购计划、提出采购申请、采购合同管理、采购实施及验收、付款及会计控制等环节。

  公司销售人员或者经销商负责发掘潜在客户,与客户直接沟通并建立关系,收集客户的真实需求,并协调各部门资源响应客户需求,促成双方合作的达成。与此同时,公司技术部门会配合销售人员为客户提供售前技术服务,解答客户的疑虑,协助客户确认公司产品或方案能满足客户设计/生产的技术需求等技术工作。主要的售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需求评估:通过前期的技术沟通协助销售厘清客户的技术需求,初步确定适合的产品版本及方案。

  ②技术交流/产品演示:向客户的使用部门有针对性地详细介绍和演示产品及方案,回应客户技术细节上的咨询,深入实际应用场景了解客户的需求。如果有定制开发需求,售前作为客户与研发部门的桥梁,收集客户的具体需求,并协助研发部门进行功能开发与验证。

  ③产品培训和试用支持: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帮助客户使用公司产品进行设计或生产。公司技术人员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及时解答客户试用中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汇总,必要时反馈给研发部门。

  ④测试验收和交货,对客户测试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确认公司产品方案能满足客户需求,完成产品交付,确定双方的合作和后续售后的工作安排。

  在产品交付之后,企业来提供线上线下售后技术支持服务,解答客户对产品使用的问题,促进公司产品的落地应用。针对客户反馈的改进需求,技术工程师会整理分析并录入产品管理系统,研发团队进行项目开发,发布产品补丁进行产品优化迭代。

  此外,由于公司计算机显示终端分布广泛、语言差异较大,公司直接提供售后服务的成本较高。因此公司加强对经销商进行培训,由其负责对终端客户提供售后服务,如安装、培训、技术支持等。若超出经销商服务能力范围,经销商向公司汇总反馈,由公司的技术团队与经销商一起向客户提供技术支持。

  公司主要从事CAD/CAM/CAE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研发、推广与销售业务。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22年修订)规定,结合公司所从事具体业务,公司所处行业属于I65类“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司所属行业为I651类“软件开发”。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代码1)”,具体为“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代码1.3)”中的“新兴软件开发(代码1.3.1)”,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战略产业;根据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本),公司从事的业务属于“鼓励类”中的“信息产业”中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工程(CAE)……等工业软件”。

  根据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的数据,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3,531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4,56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3%,规模可观、增速稳定。受益于制造业大国优势及工业对信息化日益迫切的需求,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从2016年1,194亿元增长到2021年2,414亿元,占全球比重7.95%;年复合增长率为15.1%,增速远超全球水平。

  2022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3.2%,总量突破40万亿元大关,起到了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随着中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国产工业软件在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工业软件市场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行业生命周期一般有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四个阶段。欧美的工业软件产业已进入成熟阶段。工业软件的发展离不开与工业体系的共同进步,欧美工业历经几百年发展,经历三次工业革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依托成熟的工业体系以及强大的先发优势,欧美工业软件得以快速发展、走向成熟。我国工业软件产业仍处于成长阶段,目前我国虽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但工业现代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我国工业软件在工业应用场景中的打磨仍不充足,相比国外工业软件仍具有一定差距,尤其在研发设计类和生产控制类领域。目前国内市场大多被国外企业占据,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较低。

  在行业生命周期下,工业软件行业目前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软件自身发展阶段,工业软件作为单一设计工具,帮助客户提升设计效率;第二阶段是软件的协同应用阶段,软件功能更加专业化,产品趋向一体化,为客户提供涵盖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全流程的解决方案,实现业务流程串通和优化;第三阶段是“工业云”的阶段,新兴信息技术推动工业软件往云端发展,定制化组件和服务成为新的商业形态,向“软件+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转型。

  目前,国外工业软件行业发展已经处于第三阶段,以研发设计类软件为例,以达索、欧特克、西门子为代表的工业软件巨头已基本完成软件本身的技术积累,并在完整工业场景中打磨和验证工业软件的全流程协同应用和模块化定制解决方案。而中国的工业软件行业目前整体来看仍处于第一阶段,部分企业正向第二阶段过渡,国内高端、核心的工业软件市场仍由国外品牌所主导,总体可以概括为“管理软件强、工程软件弱;低端软件多,高端软件少”。在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普遍加快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的步伐,中国工业软件也随之快速向第二阶段迈进。

  工业软件兼具“工业”与“软件”双重属性,《中国工业软件产业白皮书(2020)》提出工业软件是工业技术/知识、流程的程序化封装与复用,能够在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定义工业产品和生产设备的形状、结构,控制其运动状态,预测其变化规律,是现代工业的“灵魂”。

  工业软件是工业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融合,是对工业技术/知识的积累、沉淀与高度凝练,可以极大增强工业技术/知识的可复用性,更是各种先进软件技术的交汇融合;工业软件的发展与工业发展息息相关,工业软件源于工业需求、用于工业场景、优于工业打磨,带有天然的工业基因,与工业发展密不可分;现代化工业水平决定了工业软件的先进程度,工业软件的先进程度又决定了工业的效率水平;工业软件的研发时间长、成本高、成功难以复制,一般大型工业软件的研发周期需要3~5年时间,要被市场认可则需10年左右,超高额的研发投入构成了较高的行业壁垒。

  工业软件的特点决定了工业软件行业技术壁垒高、投资回报周期长、与工业知识和实际应用场景强相关,尤其是以CAx(CAD/CAE/CAM)为代表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其技术壁垒最高,因此也是国内工业软件行业中最薄弱的一个细分领域,国内厂商市场份额仅占5%左右。

  工业软件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软件平台底层的根技术及其自主性,即工业软件平台底座;以及软件平台架构的开放性和搭建在软件平台上的各种行业应用,即工业软件生态建设。根技术的能力高低决定了工业软件的应用边界,其自主性保障了工业软件的可控性和可持续性;工业软件生态的完整度则直接影响客户的真实需求的满足范围和程度。此外,工业软件在迭代过程中还需要涉及到大量的应用场景,而且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采用不同的求解分析方法来实现,所涉及的专业性和技术复杂度均非常高。

关联产品
立即咨询
姓名*
电话*
邮箱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其他产品
热门产品